编者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2012年以来,在学校组织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我校各级党组织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的实践成果。在迎接建党92周年之际,我们将部分创新做法举措予以刊发,供交流借鉴。
严格把好九个关口,推进党员质量提升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积极探索党员发展、转正答辩考察机制
党的十八大对新时期党建工作明确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党总支积极深化党建工作创新,加快探索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努力探索大学生党员发展和转正答辩考察机制,提升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质量,推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2012年以来,为了积极稳妥推进答辩工作,该院强化程序和环节意识,注重监督和质量效应,着力把好九个“关口”,坚持四个原则:
一是组织关。学院成立以总支书记为组长、总支委员为成员的党员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转正答辩考察领导小组。以支部为单位成立四个答辩考察工作组,分别由总支委员担任组长,党支部书记和2名学生党员担任评委,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保障。
二是制度关。按照“控制质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党员发展十六字工作方针,进一步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先后制定完善了《关于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补充规定》、《关于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和骨干带头作用发挥的几点规定》、《关于加强建党积极分子教育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学生党员发展和预备党员转正答辩考察实施办法》、《答辩考察工作实施方案》、《答辩考察评价表、测评表》等系列制度,从制度上保障答辩考察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三是舆论关。通过党校培训、党支部大会、党员大会、党小组活动多种渠道,广泛在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群众中宣传答辩考察的意义、程序、要求和目的,营造浓厚的自律和他律的舆论氛围。
四是公告关。提前十日将参加答辩的发展对象和转正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橱窗和网上公示,接受广泛的监督评议,并将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记录整理,供答辩参考。提前五日将答辩安排和具体要求通知答辩对象,要求其根据要求制作汇报ppt和书面支撑材料。
五是答辩关。答辩对象通过ppt展示,务实性陈述自己考察期或预备期内的德、能、勤、绩,特别是党性修养、能力培养、工作成绩和模范作用发挥及自身存在不足等情况,同时提交汇报支撑材料供与会评委审看。考察组评委根据答辩对象的汇报进行询问,内容涉及党的基本知识、党性目标、能力体现、作用发挥、整改方向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考察组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分别给出评价等次。
六是测评关。答辩过程中,我们安排部分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群众代表列席旁听和观摩,既发挥群众舆论监督作用,又现场对答辩对象的表现进行民主测评打分,既体现答辩评价的公正透明性,又让参会代表接受一次党性教育和熏陶。
七是审议关。实行三级审核。第一,考察组建议。答辩考察和测评合格率大于85%的,建议按期发展或转正。合格率介于84%—70%的,由支部约其谈话,视其原因和综合表现,决定是否提交支部大会讨论。合格率低于70%的,建议支委会直接研究取消发展或转正资格或延长预备期。第二,支委会提议。根据考察组建议,结合公示情况和日常表现,支委会向支部大会提出审议表决的名单和处理建议。第三,党总支(领导小组)审议批复并报校党委组织部审定。
八是反馈关。党支部于支部大会后安排专人与答辩考察对象谈话,通报答辩记录和党员大会决议。针对答辩和决议情况,肯定优点,指出存在问题,明确其努力方向,并要求答辩对象及时提交一份书面表态材料,每季度提交一份个人整改工作汇报。
九是监督关。答辩考察整个过程都集中体现了监督精神。既有事前的群众监督,有事中的代表监督,事后的整改监督,更有贯穿过程的组织监督。操作过程按章运行,依规推进,这既是对大学生党员的负责,也是对组织建设的责任。
党员发展和转正答辩考察工作是新生事物,政策性和示范性很强。其根本出发点在于通过可操作性的“关口”,通过可见可闻可读直观形象的考核展示对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进行严格公正的评价,重在提醒、激励、警示、鞭策,因此必须坚持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二是示范引领的原则;三是鞭策激励的原则;四是肯定—批评—肯定的原则。
党员发展和转正答辩探索工作刚刚起步,但从参加答辩的我院110余名发展对象和转正党员及群众反馈的信息已经表明,这是新阶段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一项有益探索,也是鞭策和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举措,对提高整个大学生党员队伍质量具有深远意义。我们高兴地看到,2012年以来,该院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答辩制的激励和引导下,更加积极投身专业学习、能力培养、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服务奉献、考研就业、自律示范等各个方面,取得较显著的成效,一大批党员同学在学科专业竞赛、考研考证、实习实训工作中身先士卒、开风气之先起到了令人欣喜的示范引领作用。如2012年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学生在专业性竞赛中获得国际奖项1项,省级以上奖励34项,这其中党员获奖比例达42%以上。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供稿)